家规家训与廉政教育

 来源:bet36娱乐场网站      作者:       2017-09-21 16:38:00      字体大小:[大][中][小]
5114641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 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 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当代中国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非常重视以家风家教为突破口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以此作为加强党员干部廉政教育的一个重要抓手。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第八条明确要求:“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由此可见,党员干部的家风与作风党风紧密相连,家风建设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

  家风、家教的载体是家规、家训。家规家训是某一家庭或家族中父辈对子辈、兄辈对弟辈、夫辈对妻辈所作出的某种训示和教诫。有些家规、家训通过口口相传,流传至今,有些则记载于史籍之中,可供我们查询追溯,这些都成为我们可以研究借鉴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传统家规家训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其中“廉洁”作为个人品行修养的重要内容,“廉政”作为从政人员的道德要求,二者在历代家规家训中都备受重视。

  一、传统家规家训中廉政文化的概述

  中华民族传统家规家训文化卷帙浩繁、肇端久远,蕴含着丰富的家庭德育思想精华。许多家规家训历经漫长的岁月洗礼,仍旧延续至今,比如著名的《琅琊王氏家训》、《颜氏家训》、《朱子家训》、《曾国藩家训》等。这些优秀的家规家训文化,都是中国传统社会家庭道德教育的范本,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价值。其中,围绕“廉洁”、“廉政”思想, 传统家规家训提出的道德规范主要包括:以德为先,勤俭节约、清正廉洁、爱国济民。前两者是普通人需要遵循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后两者是作为官员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行和境界追求,这些构成了一个完整、系统的廉洁廉政道德规范体系。

  (一)以德为先

  中华民族作为礼仪之邦,向来注重以“仁、义、礼、智、信、忠、孝”为核心的道德品质,传统家规家训中也多以此来涵养家族子弟的品行。《礼记·大学》中载:“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修身”是做人之根本,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在传统儒家的价值观体系中,自古即有“三不朽”之说,《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三者之中把“立德”视为“太上”之功。《颜氏家训?省事》教育子孙:“君子当守道崇德”;司马光在《家范》中引《大学》“自天子以至庶人,一是以修身为本”的论说;刘沅在《寻常语》中也特别指出:“教在修德,德在修心。”诸如此类家规家训不胜枚举,历来圣士贤人均把“以德为先”作为重要的教育理念,以此理念教育子孙修身立德,以德立身成人。因此,“家教以德”也应当成为当代中国党员干部所要遵循的家教理念。

  (二) 勤俭节约

  勤俭节约、艰苦朴素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克俭节欲无论对个人修德、家族传家,还是对国家的廉政教育均有着深远意义。因此,俭以养德、防止奢靡成为传统家规家训中的重要内容。《周易》曰:“君子以俭德辟难”; 春秋时御孙言:“俭,德之公也,侈,恶之大也。”诸葛亮在《诫子书》 中谈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告诫:“顾人之常情, 由俭入奢易, 由奢入俭难”;《朱柏庐治家格言》中警醒世人:“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对个人而言,俭乃修德立业之根;对家庭而言,俭乃持家传家之本;对国家而言,俭乃养廉兴国之基。传统家规家训中的节俭观对于形成良好的家庭风气和社会风气、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党员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更应该避免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秉承勤俭朴素的优良传统。

  (三) 清正廉洁

  从政为官,必须清正廉洁,这是从政之本,也是为官之本。自上古轩辕时期有封官开始,普通老百姓便将是否清正廉洁作为判断官吏及其从政行为善恶重要的、普遍的评价标准。传统家规家训一方面倡导公私分明的人生观,重在塑造淡泊明志的襟怀;另一方面倡导清白传家的价值观,意在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田稷担任齐国相国时,曾将下级官吏贿赂的百镒黄金献给母亲,不料遭到了田母严厉的质问和批判,教导儿子“非义之念,不萌于心。非礼之利,不入于家” 。欧阳修之侄为了表达对叔叔的敬仰和感激之情,拟买当地特产朱砂以聊表心意,遭到了欧阳修的拒绝和严厉批评:“汝于官下宜守廉,何得买官下物!”包拯在晚年为子孙后代留下一条家训,共37个字,里面言及:“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这些两袖清风的官员不仅严于律己,也对子孙谆谆告诫。党员干部要充分继承发扬古人清正廉洁的为官之道,管好自身的同时,管好身边人。

  (四)爱国济民

  从中国历史上的实践来看,好官名臣不仅自奉甚俭、廉洁从政,而且遵守勤政爱民、秉公执法的道德原则,具有兼济天下的理想信念。传统家规家训将国家和社会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体的道德品质,强调勤政爱民、修己安人、家国天下的社会责任感。《何氏家训》倡导“从小当立安邦志,睿智造福天下乐”;《钱氏家训》则强调“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范仲淹始终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信念;林则徐曾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曾国藩亦将廉政爱民看为分内之事,教导子孙“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如今看来,这些家规家训仍然有着重要传承价值。党员干部要有为民情怀,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发扬“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考验”的精神,恪守为民之责,善谋为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

  二、以家规家训文化推动廉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党风与家风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党员干部自身的党性党风对其良好家风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良好的家风一旦形成,又会对党员干部个人的品德素质、政治素养起到正向的约束和保障作用。然而,如何使丰厚的家规家训文化进一步得到挖掘、传承、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特别是对其中蕴含的“廉政文化”的挖掘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困难,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地解决,既会对家规家训文化资源的利用形成阻碍,也会影响开展党员干部家规家训教育的感染力。主要表现为:

  (一)家规家训文化传承的内在动力不足

  在古代,家规家训得以流传的重要原因是以家长为权威和立子立嫡代代延续的宗法制的家庭结构。而在现代社会,家长制已经瓦解,宗族关系也不似古时那般紧密,立家训、传家规的内在动力机制不足。当前家规家训文化建设,多数以政府为主导,民间家庭自发进行立家规家训的做法少之又少,难以形成持续有效的文化建设自觉。

  (二)家规家训文化研究的系统性不够

  在现在社会环境下,关于家规家训的研究主要来源于一些专家学者,而专家学者的研究多是以临时性的单项研究为主,缺乏专门的文化机构对家规家训文化进行长远的统一研究规划。尤其是在以家规家训文化推动廉政教育方面,近年来都以纪检监察机构推动为主,文化内涵挖掘研究的专业性缺乏,广度和深度上都有待提升。

  (三)家规家训文化传承的效果不够

  近年来,政府通过多种方式推动家规家训的文化传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不可否认,一些家规家训文化宣传教育的活动载体形式大于内容,口头传播的多,落实行动的少;重视对前期形式的设计,轻视后期作用的真正发挥,对于是否真正对身边的人产生正面的示范效应,极少关注,也难以衡量。

  三、以家规家训文化推动廉政教育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运用家规家训文化进行家风建设,为廉政教育拓宽手段,以家风促进党风政风,推动社风民风,使之成为党员干部修身齐家、进德治业、崇善向上的传家宝,推动社会正能量的积聚和发挥。

  (一)完善研究机制,提升文化厚度

  要对古往今来的家规家训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总结、提炼,对其中蕴含的“廉洁”、“廉政”思想进行深入的挖掘。要建立起专业的研究队伍。组建一支专家学者和业务骨干联合组成的研究队伍,既要有文化研究学者开展课题研究,也要有纪检监察系统骨干进行课题调研,从而形成理论与实践的互补。要完善相关的研究机制。家规家训文化的研究不是一时之功,需要持续不断地投入,这就需要建立起相关的长效机制。比如建立年度课题研究制度,对优秀的课题研究成果予以奖励;建立专项经费保障制度,在每年的宣教经费中纳入家规家训文化专项研究经费。要开展专题性的研究。以往的家规家训文化研究多以零敲碎打为主,缺乏专题性、代表性、系统性。专业的研究队伍需要从整体上梳理家规家训文化,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同时,要结合各地不同的实际,挖掘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廉洁人物形象和廉洁故事,提炼出具体内涵,浓厚文化氛围,打造出具有当地特色的家规家训“廉政文化”品牌。

  (二)打造精品典型,激发教育活力 

  家规家训文化要绽放新的生命力,不应当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挺在嘴上,而应当有更接地气的活动载体,打造文化精品。要树立家规家训优秀典型。运用好家规家训中“廉政文化”的研究成果,通过编撰文化读本、制作专题纪录片、开展网上互动活动等方式,向干部群众进行宣传,使大家有更直观的认知。同时,挖掘干部群众中好家风的典型案例,加大宣传引导,以点带面,带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家风建设、廉政教育。要实施廉政教育“组合拳”。改变单一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家规家训教育形式,把教育扩展到“家、社区、单位”,推动家规家训中的“廉政文化”进家庭,通过党员领导干部与家属一起参观家训馆、听家风讲座、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等形式,让廉洁家风吹进家庭;推动家规家训中的“廉政文化”进社区,通过举办家风主题沙龙、开展家风故事联谊会等活动,通过乡亲邻里的互动,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推动家规家训中的“廉政文化”进机关,通过集中组织观看优秀家规专题片、开展立家规晒家规评家规等活动,使廉洁意识在党员干部心中扎根。

  (三)创新工作方法,增强教育效果

  要把书本上枯燥的文字转化成人们可以理解、愿意接纳的道理和准则,照本宣科必然是行不通的,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要把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随着时代的发展,古代的一些传统文化跟不上潮流的发展,需要不断推陈出新。因此,要以家规家训文化推动廉政教育,需要在历史的沉淀中找到当前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与廉洁从政要求相符合的家规家训“廉政文化”思想,提炼出来融入到当前对党员干部的教育中,做到古为今用。要把正面典型与反面案例相结合。日常工作生活中,多以树立好家规、传承好家风的正面激励为主,缺乏反面案例警示。因此,在发挥家规家训的正面示范的同时,也要注重剖析不良家风对党员干部从政的负面影响,用身边人身边案进行反面警示,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廉洁修身,还要廉洁齐家。要把实地活动与网络宣传相结合。适时组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家规家训文化活动,比如家规家训书法展、摄影展、故事会等形式,同时要充分运用当前各类媒体的传播手段,尤其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结合各政府机关的内网宣传,带动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寓教于乐、寓教于理、寓教于各类有益的活动之中,营造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

  家庭建设是国家建设、社会建设的基石。家风正,则党风政风清;家风好,则民风社风淳。因此,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我们应继承和借鉴传统家规家训文化中廉政教育的思想及经验,把廉政教育内容融入家庭生活细节之中,使党员干部自觉地把节俭修身、治家立业与廉洁奉公相结合。要从中华传统家规家训文化中汲取“廉洁”、“廉政”思想琼浆,涵养党员干部的家国情怀,切实发挥好家规家训文化中廉政教育的引领作用,营造勤俭节约、清正廉明的家庭氛围,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厦门市思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石青健、薛敏航)

相关动态

?中共厦门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厦门市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  闽ICP备  13011616